说起云冈石窟,大家都知道。我也知道这个地方。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也很向往。事实上,吸引我的是文化。我真的感觉这个地方是真实的。是的,有人问了,这云冈石窟这么厉害,有什么相关的历史吗?它是如何存在的?那么云冈石窟的详细信息有哪些呢?下面我将讨论这些问题。下面就为大家分析揭秘吧!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方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有主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伟大石窟艺术的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云冈石窟历史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开凿工作从文成帝初年(46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历时60多年。此后,东魏、北齐、隋、唐初改为平城为云中县横安镇。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炎所著的《重修西京武周山大石窟寺碑记》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护者重建了它”;唐惠祥写道:“古《清凉传》(古今名胜三)卷中记载,当时有一位严禅师,“曾修复恒安孝文石窟旧造像。……最终于咸亨四年(673年)完成石室。”唐初以后,平城呈现萧条局面,云冈石窟的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什么大的工程。
辽金时期,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对五洲山石窟寺进行了历时十年的大规模整修。石窟前建有同乐、灵岩、景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等十大寺庙,并修复佛像千余尊。辽二年(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寺院被烧毁,灵岩建筑尽毁”(《西京重修华严寺碑》)大晋王朝”)。金三至六年(1143年—1146年)住持慧慧法师重修“灵岩阁”(今第三窟外阁楼)。“当然,山门的气氛已经恢复了。”'(《金色纪念碑》)。
元代,武周山石窟寺尚存。
明代,大同云冈再次废弃。云冈之名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过大同。张天霖留军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再次被焚,化为灰烬。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云冈寺。现存的第5、6窟的木檐和寺庙都是此时重建的。1696年,康熙皇帝冬季返回銮面,参观云冈寺,并亲笔题匾“法庄严”。清朝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也曾得到修葺。
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冈石窟的主窟及窟前木结构(第5、6、7窟)保存完好。1952年成立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发展期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造型、造像内容、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第16窟至今第20窟,又称昙曜五窟。据《魏书史老志》(卷114)记载:“太平初,石显死,昙曜继位,改名沙门通。初年,昙曜受命去往。”复法第二年从中山进京,皇帝出来时,路上有人看见他,他的马在他面前举着一件袍子,当时人们认为这匹马认得很好。白帝昙曜在京师西乌郡,凿山石壁,开洞五窟,刻佛像,各高七十尺。其二六十尺,雕琢瑰丽,堪称天下第一。”文中所描述的五个洞窟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他选择美丽的五洲山开凿了雄伟的昙曜五窟。拉开了云冈石窟发掘的序幕。第16窟至第20窟为昙曜五窟,象征皇帝。平面呈马蹄形,圆顶屋顶,外壁雕有千佛。主尊为三世佛。佛像身材高大,面庞丰腴圆润,高鼻深目,双肩挺直,表现出刚健刚健、古朴的造像风格。其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和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摩图阿拉艺术的精髓,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窟:这是云冈石窟雕刻的巅峰阶段,主要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及未完工的窟。第三窟。这一时期(471-494)是北魏迁洛前的孝文时期。这是北魏王朝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云冈石窟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以国力为保障,雕刻出了更加繁盛、更加精美的云冈石窟大型造像。在孝文帝迁都之前,皇室经营的大型石窟造像已全部完工,历时四十多年。中期,洞窟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建有中心塔或有前后室。墙壁上下多层,分为左右两部分。大多数洞穴的顶部都有平坦的沉箱。造像题材和内容多样,凸显了释迦牟尼、弥勒佛的地位。受欢迎的释迦牟尼佛像和并坐的两尊多宝佛像很受欢迎。有护法神、吉乐天、施主行列,还有佛陀本人的行为、生命、因缘、维摩诘。问故事等。佛像脸型圆润适中,尤其是袈裟、带子的佛像很受欢迎。许多新的主题和雕像组合出现,集中在保护神形象和各种类型的雕像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