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为您介绍广州的历史景点,以及近期广州好玩的景点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本网站。
1.广州一个被忽视的历史景点。建筑很漂亮,但旅游人气很低。2.广州十大历史纪念馆,旅游必去景点!
说到广州的繁华历史,十三行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尽管很多人通过新闻、影视作品、纪录片等简单了解过它,但不一定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更不用说专程前往。办理登机手续去旅行。
十三号线位置在人民南路西侧。现隶属荔湾区管辖。
清朝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全国仅留下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作为对外贸易的垄断者,十三行被称为“皇帝的南库”。那时,上海外滩还没有发展起来。
清代,十三线到达珠江,外籍船只云集港口。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其航线遍及五大洲。享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属荣誉。内地其他省市的商人想要购买进口商品进行销售,必须走十三号线。窗户。
十三线衰落后,西关的商业重心逐渐转移到十甫、上下九地区。十三行的故事只能通过史料和媒体来了解。
尽管十三行的辉煌时代已经远去,但这片土地仍在书写着传奇。
文化公园附近有一条十三行路。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建筑风格,但商业气息却完全不同。
这个区域现在已经成为批发市场的一部分,每天都非常忙碌。与过去的高端外贸相比,现在接地气多了。
因为批发市场的形象是如此深刻,普通游客根本不会想到这里的历史,更不会把它当成一个景点。
十三行路星罗棋布着各种风格各异的骑楼。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曾一度衰老并濒临灭绝。后来,它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至少从外表上看,她们是“美女”。你可以边走边欣赏它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赏心悦目。
游客不知道十三行路。主要原因是宣传相对较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批发属性太强,缺乏永庆坊历史街区的小资气息。毕竟现代人外出游玩都非常注重体验,美丽的风景只是其中之一。深入挖掘人文特色,吃喝玩乐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无论十三线如何定位,它的辉煌历史都是非常丰富、值得细细品味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十三路线也许不再是现在的样子,但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毕竟,每个时代的影像都是有价值的。
出行提示:可乘坐广州地铁至一德路站或文化公园站,然后步行至十三线路。西递二大街有一个十三行博物馆,可以去看看。
1.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军校路170号。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展览面积1700平方米。集社会科学和革命历史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隶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史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革命遗址和文物的收藏保护、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
1984年6月,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式成立,徐向前题写馆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主要陈列有《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馆》《小楼昨日——粤海关黄埔分关及其旧址变迁》《孙梅逸史——孙中山、梅屋庄吉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油画馆》,[1]主要文物有《黄埔日刊》《陈毅安结婚时用过的蚊帐》:010-《邝鄘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书箱》010-《李治魁在黄埔军校穿过的军装》《许德珩的皮箱》。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并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侨联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岭南文化十大名片。黄埔军校旧址原为清末陆军小学和海军学堂。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这里创办了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它是世界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民国十三年6月16日举行开幕式。孙中山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提出“创建一支革命军队,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作为办学宗旨。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区委主席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在长洲岛举办,共举办7届。
民国十九年迁至南京,后迁至成都、台湾。民国二十七年,校舍主体部分——校本部遭日机轰炸。历经沧桑,原有的建筑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保护好旧址。
1984年6月,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式成立,徐向前题写馆名。
1988年1月,黄埔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位置、原规模、原面貌”的基础上恢复重建校本部。重建工程于同年6月16日奠基,耗资2000万元以上,同年11月12日竣工。
2023年3月24日,广州黄埔军校纪念馆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在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基础上修建的旧址式纪念馆。广州大元帅府前身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广东世民土厂办公楼,以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六年和民国十二年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而命名。是国家二级博物馆。1998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由广州市人民政府耗资1500万元修缮,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38平方米米。
孙中山府纪念馆设有《郑洞国印》修复陈列、《指挥刀》基本陈列、《帅府百年》陈列、《捍卫共和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陈列等常设陈列。纪念馆定期举办各类专题交流展览,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馆藏文物1万余件。
1996年11月,广州蒋委员长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战基地。孙中山大元帅府原址是广东世民土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当时中国第二大水泥厂。
民国六年七月,段祺瑞谋划张勋复辟后“重建共和”,废除了民国二年选举的国会。孙中山发动“保卫运动”,率部分海军南下。广州召开临时国民议会会议,征用此处为蒋委员长官邸。
民国七年五月,由于盘踞广州的桂系军阀的破坏和干扰,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被免职,辞去海军大元帅和陆军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
民国九年,粤军将领陈炯明击败盘踞广州的广西、云南军阀后,孙中山回到广州,废除军政府,于民国三月在这里建立军政府。民国十二年。陆军和海军大元帅的总部。大本营建立后不久,沉红英叛乱和东江叛乱就被平定,中国国民党得到改组。
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改建为中山大学文教中心粤桂分院和孙中山纪念堂。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后,这里成为军队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办公场所。
1964年至1998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被广东农机供应公司用作办公和住宿,保护区内修建了三栋居民宿舍楼。
1981年,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尽早修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河南省、广州市。
1984年,在广东省广州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再次提出类似的建议。
1992年,广东农机供应公司完成了孙中山大元帅官邸搬迁申请恢复立项报告,同年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1998年10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搬迁保护区内首批60户居民,并开始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1999年至2000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始整修南北建筑。
2001年7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南楼修缮工程竣工,并举办“百年元帅府”修复展览。纪念馆首次向公众开放。
2001年12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修缮工程竣工,并举办“孙中山三度广州执政”史料展览,标志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修缮工程的第二期工程竣工。它的开幕。
2002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完成了旧址门楼修复工程,搬迁了二期保护区内70名居民。
2006年5月1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8月,为筹备亚运会,广州市人民政府拆除了元帅府周边危房,新建了大元帅府广场,修缮维护了元帅府纪念馆。同年10月20日,大元帅府重新开放。
3、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州北路563号。2011年10月开馆,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而修建的专门纪念馆。占地面积平方米。米,总投资约3.19亿元。
1911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两个基本展览:开启共和国新时代的——1911辛亥革命主题展览和1911辛亥革命期间的广东名人展览。截至2019年底,辛亥革命革命纪念馆藏品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6件/套,展览6个,教育活动787项,参观人数38.7万人次。
辛亥革命纪念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粤港澳青年交流活动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1911年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向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提出《帅府名人》号。同年11月,中央办公厅批准在广东省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2月,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交了在长洲岛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提案。设立使馆再次提上日程。同年4月,广州召开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协调会,正式选定黄埔区长洲岛中部临江地块建设纪念馆。同年,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同年7月,广州市政府召开长洲岛管理座谈会。
2008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再次提交提案,建议加快辛亥革命纪念馆筹建。该提案被列为广东省政协重点提案,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唐秉权牵头。同年6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同意成立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领导小组,标志着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09年12月29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奠基。建设资金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承担,其中广东省承担70%,广州市承担30%。
20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00周年,辛亥革命纪念馆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自2020年12月起,受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委托,1911革命纪念馆将管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各项工作。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位于广州市广园中路34号,占地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57平方米。这是一个社会科学历史博物馆。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原位于广州市北郊三元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58年11月,三元古庙对外开放,定名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郭沫若为博物馆题词。馆藏文物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时使用的武器,以及升平社学校门前的一对古代石狮子。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百所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1年3月4日,三元里平营团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入选编号:《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原位于广州市北郊三元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供奉的神灵有玄天神、文昌帝君、金花娘子、荷花娘子。寺内有清乾隆五十年、清道光二年、清咸丰十一年重修的碑刻。1861)。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北郊,占领城北越秀山上的四个炮台。
1857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广州,三元古庙被毁。
1860年,英法联军撤出广州。次年,古寺再次重建。
1958年11月,三元古庙对外开放,定名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郭沫若为博物馆题词。
5、广州起义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00-1号。大院建筑面积约5990平方米,展示面积约800平方米,展线120米。是为纪念民国十六年工农武装起义中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而建立的博物馆。隶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地方历史纪念馆。
广州起义纪念馆原是国民党广东省会公安局。民国十六年广州起义后,在此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56年,南楼作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外开放。1987年,广州市政府建立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题写馆名。现存文物建筑有:院门、中楼、北楼、南楼、看守所。
广州起义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2021年6月19日,广州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州起义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广州起义纪念馆原是清政府宣统元年设立的警察署。民国时期,更名为广东警察厅、广州市公安局。
民国十六年12月11日,张太雷等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工人红卫兵袭击了位于伟新路的广东省公安厅。同月12日下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在此宣布成立。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立即被废除。只持续了三天的广州公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城市建立的苏联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
1949年,广州解放后,公安局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成立广州市公安局。
1956年,广州市政府将南楼辟为广州起义展览馆,并向公众开放。
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将旧址南楼、中楼、门楼移交给文物部门。后来,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和修复,并建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写“广州公社旧址”。
200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将剩余的北楼和看守所移交给广州市文物部门。
2006年,纪念馆开始修缮。在此期间,旧址北楼出土了炮弹、手枪等文物。
2007年,广州起义纪念馆重新开放,并制作了《关于在广东建立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建议》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
2008年9月2日,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式免费开放。
6、霍英东纪念馆是为纪念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霍英东老师而建。位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代代相传,在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师生的强烈要求下,学校特邀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雕刻了霍英东铜像,并精心设计制作了霍英东铜像。“霍英东纪念馆”。霍英东纪念馆于2008年11月29日开馆,霍英东老师的儿子霍振宇老师和女儿霍丽娜女士在各级领导的陪同下为“霍英东纪念馆”揭牌。
馆内陈列有霍英东老师与我国历代领导人的珍贵照片、霍英东老师捐资支教等活动的珍贵图片、相关书籍和实物等。1999年11月,霍英东老师来到学校,亲笔题写了“科教兴国”四个大字,1998年我校建校40周年校庆时,霍英东老师题写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四字。
整个纪念馆分为“感谢霍英东老师的恩情”和“遵循老师的教诲,学院取得了丰硕的发展”两部分。其中有《拳拳报国、殷殷纯情》、《福阴红三角一薄云天》、《最爱顾少》。“大雪送炭”、“各方齐心协力,志在必得”、“美德代代相传”、“奋斗学院八年欣欣向荣”、“八十年奋斗学院”艰苦奋斗,汇聚四海英才”、“依托地方,学科建设喜人”、“人才全面发展、成就辉煌”等十二个篇章,向来宾全面展现了霍英东老师为祖国着想的感人故事。祖国和他对教育的热爱。详细记录了霍英东老师在我校创建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的整个过程,以及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在霍英东老师精神的感召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7、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象岗山上。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全的陵墓。
赵全是赵佗的孙子,史称文帝。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发掘完成后,在遗址上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有“文帝玺金印”和“赵皇”玉玺,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199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与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木闸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文王墓的发掘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辟为博物馆。南越王墓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全的陵墓。南越王墓是一座“凿山藏之”的石室墓,采用八竖孔法建造。平面呈“赵”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墓室按“朝前后卧”的规范布局,共分7间。
前三间为前室和东西耳房,后四间为主棺室、东西配房和后储藏室。墓葬随葬品丰富多样,出土金、银、铜、铁、陶、玉、釉、漆木、竹器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玺”金印和“丝玉衣”最为名贵。
8、广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镇海路99号,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镇海楼总建筑面积4,386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
民国十八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1941年至1945年称广州市图书馆博物馆。1946年至1949年称广州市博物馆。1950年更名为广州博物馆。[2]截至2019年底,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件,其中珍贵文物1067件。
2017年1月2日,广州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12月23日,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在广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南越王博物馆”评选结果。“广州考古百佳文物及十大重要发现”。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修葺广州城时,在北城墙扩建至越秀山时修建了镇海楼。民国十七年,广州市政府一边筹建“广州市博物馆”,一边进行修缮。
民国十八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1941年至1945年称广州市图书馆博物馆。
1946年至1949年称广州市博物馆。
1950年更名为广州博物馆。
9、广东省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珠江新城中心区南侧,广州新城中轴线。1957年动工兴建,1959年正式开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2010年竣工,总面积6.7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主要展示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设有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临时展厅。
截至2009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藏品16.6万余件,图书资料10万余册。首批国家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动工兴建。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博物馆开始在原址上修建新的展览馆。
新展览楼于1992年10月竣工,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新展览楼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是原建筑1500平方米的四倍米。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8.842亿元,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同年,举办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国际邀请赛,共邀请来自8个国家的10家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单位参赛。经过专家技术评审、公开展示、网络投票、评审团评审,最终确定《宝箱》设计方案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
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侧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设有展览馆、藏品保存系统、教育服务设施、商业及科研设施、保安、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
2008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2010年5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竣工开放,采用“百宝箱”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挂结构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